猪伪狂犬病防控系列三——临床防控路径与成功净化经验
猪伪狂犬病防控系列三——临床防控路径与成功净化经验
来源: 硕腾猪业 2025-04-30 14:39:10 查看: 1931 次
猪伪狂犬病(PR)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尤其在东南亚地区(如中国、越南、泰国)流行较广。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和沿边省份,近年来随着养殖密度增加和病毒变异,疫情呈现扩散趋势。尽管部分规模化猪场通过疫苗免疫实现了疫情控制,但仍存在病毒持续传播问题,如果没有科学的防控方案,猪伪狂犬病仍面临很大的暴发风险。
猪场应该如何制定临床防控路径以及过往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成功净化经验?3月26日,硕腾邀请广东省生猪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向华博士、硕腾技术服务经理苑麟勇老师做客农兜直播间,就猪伪狂犬病临床防控路径与成功净化经验等问题(系列三)进行交流解答。
Q1
伪狂犬野毒阳性场,1日龄有的人建议肌肉注射,也有人建议滴鼻,您怎么看?母猪群不稳定时该怎么处理?
向华博士:1日龄滴鼻和肌肉注射都不是最佳选择。初生仔猪从初乳中获得的抗体水平很高,其病毒中和能力是血清IgG的5-10倍,此时无论滴鼻或肌注均无法有效建立免疫应答,反而会引发免疫负调节,导致中和抗体持续下降。大量试验证明,母源抗体很高的情况下去滴鼻或免疫,反而会起副反应,影响免疫效果。
在野毒阳性场中,母猪群可能存在部分感染的情况,导致猪场处于不稳定状态,即阳性不稳定场。这种情况下,猪场管理难度较大,因为部分猪只在排毒,而另一些则易感,可能导致母猪流产、小猪神经症状和肥猪呼吸道问题等。
针对这种情况,有两种主要措施:
1、紧急疫苗接种:
母猪群:选择优质疫苗,间隔两周或三周进行两次高强度免疫,以迅速提升阴性猪的抗体水平,减少易感个体,从而稳定母猪群。母猪群稳定后,新生小猪的健康状况也会改善。
小猪群:对于二十至三十日龄仍不稳定的仔猪,尽管存在母源抗体干扰的风险,仍需进行疫苗接种,以尽可能稳定猪群。
2、极端情况处理:
在部分猪场,当阴性猪比例较高且易感风险大时,可考虑采用野毒进行人工感染,使全群短时间内同步感染,从而快速稳定猪群。这种方法虽极端,但在需要迅速控制疫情、避免长期不稳定时可作为备选方案。不过,通常不建议轻易采用此方法,除非在极端情况下且其他措施无效。
苑麟勇老师:我分享一下临床上遇到此类问题的处理。在母猪群存在部分阳性个体的情况下,判断是否需要对1日龄仔猪进行滴鼻免疫的标准是观察育肥猪是否感染。如果小猪从出生到出栏期间,尤其是在14-16周龄阶段能够保持全阴性,说明母猪群可能不排毒,或者疫苗免疫建立了足够的感染阈值屏障。
即使母猪群的阳性率较高(如50%),只要生长育肥阶段的仔猪在关键周龄(如14-18周龄)能够保持全阴性,即可认为当前的免疫和生物安全措施有效,此时可放心不进行滴鼻免疫。许多使用硕腾猪伪狂犬病活疫苗的客户即使母猪群有一定阳性率,但通过疫苗免疫和生物安全措施,成功实现了生长育肥阶段的全阴性,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Q2
我场是省级和国家级伪狂犬净化场,目前是免疫净化,如何做到双阴场?
苑麟勇老师:我们要确定猪场是否曾经为阳性场,是否已经逐渐净化,是否存在假阴性情况。如果没有假阴性,确保猪群无野毒感染,需从以下几方面评估:
生物安全评估:检查猪场周边环境,您猪场50公里内无养猪活动,生物安全状况较好。
引种管理:引种时要确保引进的是gE抗体阴性的种猪,因为双阴场(抗原阴性、抗体阴性)不能打疫苗,打了疫苗会有抗体,无法保持双阴。在这种情况下,猪群对伪狂犬病非常易感,必须依靠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
后备种猪检测:后备种猪群确保安全(逐头检测),尤其是自留种的情况下,生物安全尤为重要。
(向华博士补充)环境控制:由于伪狂犬病毒宿主范围广,包括老鼠、猫、鸡等,猪场必须做好灭鼠等环境控制工作,防止病毒传播。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猪场感染伪狂犬病的风险,实现并维持双阴状态。这不仅适用于伪狂犬病,也适用于其他疾病如非洲猪瘟的防控。核心在于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
Q3
从一个阴性猪群变成阳性猪群,那么我们如何快速地去控制它?
苑麟勇老师:在面对伪狂犬病暴发时,迅速诊断并确认感染源至关重要。临床上,感染猪出现发烧、流鼻涕等症状,类似流感,易误判。因此诊断不能仅依赖临床症状,需实验室辅助,如鼻拭子查抗原或PCR检测,快速确诊。通常,感染会在育肥猪阶段率先暴发,因为该阶段猪只的中和抗体水平相对较低。一旦发现感染,若感染局限于个别栋舍,可考虑直接处理受感染栋舍内的猪只,以清除病毒。然而,对于整体结构的猪场,一旦病毒扩散,隔离淘汰变得不切实际,此时应转向控制排毒量。
控制排毒的关键措施是对全群进行免疫,特别是对正在转阳和大量排毒的猪群进行普免。使用硕腾猪伪狂犬病活疫苗对阳性猪只进行免疫,能有效控制排毒,同时提升未感染猪群的感染阈值,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执行上述措施后,猪场通常能迅速从暴发期过渡到相对稳定的状态,此时工作重点应放在降低育肥猪群体的阳性率上。除了调整免疫方案和更换优质疫苗外,还需通过实验室的血清学评估持续追踪阳性率的变化,确保猪群逐渐转阴。这一过程需要综合运用科学的免疫策略、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以及持续的监测评估,以实现猪场伪狂犬病的有效控制和净化。
Q4
猪场应该如何制定伪狂犬的净化策略?
苑麟勇老师:伪狂犬病净化需依猪场生产模式制定策略。猪场主要分两点式(多点式)和一条龙(一点式)。两点式猪场母猪集中,断奶后猪苗转出,后备引自外部,相对易净化。其暴发主因是引种漏洞或引入阳性种猪。一旦暴发,需对母猪群普免控排毒,小猪可滴鼻或肌注提感染阈值。稳定后,重点引进阴性后备猪,配合优质疫苗如硕腾猪伪狂犬病活疫苗和科学免疫,逐步替换阳性猪实现净化。但仅引阴性后备,需用能诱导强中和抗体的疫苗,调整免疫程序,使后备猪入群后不转阳。可随老母猪淘汰,逐步降低阳性率。
另外呢,大家要注意一件事情,对阳性群,尤其是母猪群,禁用地塞米松,它是一个免疫抑制剂,以免加速排毒。若母猪感冒发烧,慎用此类药,否则会加剧疫情。同时,关注其他免疫性疾病和霉菌毒素(如黄曲霉、T2毒素)影响,这些因素会削弱猪群抵抗力。
对于一条龙的自繁自养猪场而言,以王科文博士为核心的硕腾技术团队经过十余年伪狂犬净化实践发现,生长育肥阶段是整个猪群防控伪狂犬最关键的命门所在,该阶段猪群规模庞大且转阳后排毒量极高,其防控效果直接决定整个猪群安全。团队提出“大坝与洪水”的辩证关系:疫苗免疫虽能通过提升感染阈值建立免疫屏障(如同筑坝防洪),但存在免疫效价上限(大坝高度有限),若育肥阶段病毒排毒量过载(洪水过猛),即使强化免疫仍可能突破防线。
因此防控策略需双管齐下,在通过科学免疫程序筑牢免疫屏障的同时,必须重点控制育肥猪排毒量,同时加强生物安全,减少野毒引入和传播;优化饲养管理,降低应激,使病毒载量始终低于免疫系统的承载阈值,从而确保阴性猪群不再感染,逐步实现育肥阶段转阴。该阶段作为净化工程最难突破的核心环节,需持续保持育肥猪阴性状态2-3年,期间配合加大母猪淘汰力度,通过自然更替最终实现全群净化。
Q5
伪狂犬净化成功案例:
苑麟勇老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硕腾积累了多个伪狂犬病防控与净化的成功案例,在此给大家分享几个经典案例:
第一个案例发生在一个存栏近10万头的楼房养猪场。该场采用保育育肥同栋楼模式,单栋存栏量达7万头。2022年2月原本阴性的猪群突然出现临床异常,经检测发现13-17周龄猪伪狂犬阳性率飙升至90%以上,30周龄后备母猪全部转阳。通过中和抗体检测发现,6周龄猪群平均滴度仅5.4,暴露出母源抗体保护不足的问题。我们紧急调整免疫程序,将首次免疫从6周龄推迟至9周龄、第三次免疫延至39周龄,并在病毒排毒高峰期对12周龄至出栏前猪群实施数万头规模的硕腾猪伪狂犬病活疫苗疫苗普免,要求所有待售猪在出栏前30天完成强化免疫。经过三个月系统干预,25周龄前猪群全部转阴,第三次季度监测时仅剩1头阳性,最终实现全场肉猪连续两年零三个月维持阴性,成为业内首个超大规模楼房养猪净化成功案例。
第二个经典案例来自广东某非严格两点式猪场。自2017年起我们持续跟踪该场(其母猪场与育肥场仅隔数百米道路),2018年育肥场首先暴发疫情,22周龄猪群阳性率达100%,而母猪群因及时开展紧急普免,阳性率始终控制在5%以下。在处置过程中,我们发现该场2019年后备公猪阳性率高达80%,但通过加强免疫频次(每季度1次活苗+灭活苗组合免疫),这些公猪仍可正常使用精液。随着育肥猪群在2019年自然转阴,到2021年全场包括所有二胎三胎母猪及后备种猪均实现净化。这个案例证明两点式布局并非净化必要条件,关键是通过精准免疫阻断育肥猪排毒链,即使保留阳性种猪群体,只要维持高强度免疫仍可实现安全过渡。
最后一个特殊案例来自某长期稳定场。该场从2017至2023年持续六年未采取专门净化措施,但通过常规监测发现其育肥猪自2019年起持续保持阴性。我们深入分析发现,该场虽未调整免疫程序,但通过严格执行三点式转运(产房-保育-育肥全封闭通道)、每周批次化全进全出,以及将淘汰母猪更新率提高至35%,使得病毒失去持续传播条件。2021年跟踪检测显示,所有存栏公猪经六轮中和抗体检测均保持>60的高滴度,最终在无主动淘汰的情况下,随着阳性老龄母猪自然更替,全场在2023年3月达到净化标准。这个案例揭示伪狂犬净化存在自然窗口期——当育肥猪持续阴性超过24个月时,即使存在低水平种猪感染,系统也会通过种群迭代自发清除病毒。
Q6
通过这些成功案例,您认为在净化伪狂犬时,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点有哪些呢?
苑麟勇老师:通过多年临床实践与持续跟踪监测,我们总结出伪狂犬净化的核心经验:
首先必须明确生长育肥阶段是整个防控体系的命门,若育肥猪群无法维持阴性,种猪场即使引进阴性后备种猪也会因场内持续排毒而迅速感染,这意味着必须将育肥猪转阴作为净化工程的第一步。
其次,疫苗选择至关重要——使用能有效诱导高水平中和抗体的优质疫苗如硕腾猪伪狂犬病活疫苗可快速建立免疫屏障,临床数据显示其能在三个月内使数万头转阳育肥猪实现90%转阴率。
第三,要动态监测感染传播系数(R值),通过优化栏舍密度、实施全进全出管理及强化生物安全,配合疫苗来降低我们整个猪群的排毒量,将感染阈值提升,从而阻断病毒传播链。
最后,免疫程序必须根据中和抗体衰减曲线灵活调整,临床验证表明:当猪群转阴或整个猪群的感染时间后移的时候,我们的免疫时间,尤其在生长育肥阶段往后推的话,免疫效果会更佳。临床上将首免时间从常规的10周龄(70日龄)延至13周龄(90日龄)更优,可使疫苗保护期覆盖至出栏前关键排毒窗口。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 仔猪断奶后腹泻防控的营养策略研究进展
- 猪场使用生殖激素的注意事项及要点
- 你还在上愁母猪产后不食问题吗?试试这些产后不吃食的治疗方法
- 确诊猪病重要证据:猪只外观与剖检诊断技巧
- 母猪瘫痪很常见?教你如何预防
- 还在为犊牛腹泻烦恼吗?
- 春季气温多变,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容易引发牛的多种疾病,现将几种春季牛容易得的疾病有哪些?养殖户应该如何预防?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春季牛容易得的疾病有哪些? 一、流行性感冒 精神沉郁、时有流泪、鼻流清涕、食欲减退乃至废绝,少见甚至不见反刍,体温有时高达41℃以上。 二、瘤胃鼓气 反刍停止,拱背,头常弯至腹部,腹部迅速膨大,左边尤为显著,呼吸困难,以至出现张口伸舌状态,急性的有发汗、惊恐、不安等症状,重病的行走摇晃或突然倒地死亡。 三、瘤胃积食 患畜停止采食,反刍减弱或停止,瘤胃蠕动减弱,通常排少量软粪或稀粪,严重者粪内附有血液和黏液。拱背弯腰,腹部膨大。后期,呼吸急迫,脉搏加快,体温一般无明显变化。 四、牛体表寄生虫病 患牛被毛部分脱落或全部脱落,患部与健康部分界线明显,边缘有细小颗粒状小结,形成痂皮。 五、犊牛腹泻 犊牛腹泻有感染性腹泻及消化不良两种,发病初期的犊牛只是排黄白色、粥样及带臭味的粪便,随后体温可能会达到41℃左右、每分钟呼吸60~110次、脉搏100~120次、喜欢卧着、肺部听诊可能会出现干性锣音、水样或者是胶冻样粪便,恶臭且带血块和血丝等,到发病后期,病牛皮肤缺乏弹性、眼球下陷,之后可能会脱水死亡。 六、犊牛肺炎 呼吸道疾病是犊牛高发的疾病,病因复杂,随着病程的进展,引发肺炎,可导致犊牛呼吸困难,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退甚至废绝,身体逐渐消瘦,抵抗力下降。有时继发细菌感染,引起消化道疾病,出现腹泻等症状,进一步加重病情。及时发现病牛犊牛肺炎会导致肺部组织受损,呼吸困难,若不能及时治疗,肺泡被纤维化,丧失气体交换功能。即使治好了,也严重影响随后的生长发育;严重者,引起大量死亡。早发现、早治疗。每天必须至少巡视2次犊牛舍,特别是“落群”的牛犊,要单独进行诊断,及时发现病牛。 七、牛拉稀 1、中毒性拉稀牛饲喂过酸的青贮料、酒糟,易引起瘤胃酸中毒。病牛精神沉郁,结膜呈淡红色,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目光呆滞,步态蹒跚,后肢踢腹。严重者卧地不起,磨牙呻吟,肌肉颤抖,呈昏迷以至虚脱状。初期排灰色稀粪,继而转为绿色泡沫状水泻,如不及时治疗会便血死亡。 2、草食性拉稀牛采食过多刚萌芽的嫩草或青料,导致胃肠功能失调而引起下泻,粪便稀薄呈青绿色,病牛精神、食欲良好,体温正常。 3、过劳性拉稀耕牛整日卧地,疲惫乏力,食欲减少或废绝,长期持续拉稀,粪中混有泡沫、黏液和血液,但体温不升高。 养殖户应该如何预防? 一、要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牛体抵抗力; 二、要做好重大疫病的防疫,及时、科学接种疫苗; 三、要保持卫生,定期做好驱虫和消毒工作,预防外来疫病侵入。
- 猪便秘怎么办?这个方法很实用!
- 牛红眼病防治方法
- 母猪受胎率低的疾病因素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