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猪场重要传染病如何防控?
随着夏季来临,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开启了多雨、高温、高湿模式,高温高湿环境容易对猪造成应激,雨后潮湿环境对猪场猪只转运、物料及人员进出消毒工作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对于烈性传染病,一旦疏漏往往给猪场造成毁灭性打击,本文针对梅雨季节猪场重要传染病的防控进行了阐述。
01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
目前夏季多雨、高温、高湿环境下猪群最易感的主要传染性病原不外乎细菌(如链球菌、猪丹毒杆菌、猪巴氏杆菌、沙门氏菌等)、病毒(如非瘟、猪瘟、蓝耳、伪狂犬等病毒)、寄生虫(蛔虫、球虫等)、其他(如附红细胞体等)。通常我们认为,在夏季高温及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各种病原体的存活几率均会大大下降。但是,在高湿度环境下,病原体反而更加容易存活,有的病原体如蛔虫、球虫本身就需要温湿的外环境,便于虫卵的发育。
02下雨对消毒防控工作的影响
1、下雨导致生产区外环境消毒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2、喷洒在外环境的消毒药被雨水稀释,达不到有效杀灭病原体的目的;
3、随着雨水浸润,一些病原体甚至会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源,造成疫源区扩大,猪场使用地下水冲洗圈舍和用具时,反而导致病原体在猪场内部传播;
4、高温高湿环境下容易滋生蚊蝇,一些病原体可以通过虫媒进行广泛传播,如附红细胞体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其它有些烈性病原体,虽无法通过绝对严格的实验证明其不会通过蚊蝇传播,但生产实践中,还是需要进行严格控制。
03高温高湿环境对猪的影响
猪是缺少汗腺的动物,高湿度环境给猪造成的应激远远高于高温环境。严重的应激导致猪内分泌系统紊乱、酸碱平衡被打破、消化系统平滑肌蠕动减缓,继而采食量下降,有效营养摄入不足,最后造成免疫力下降、疾病感染率大幅上升。需要指出的是,有些病原体并非外源感染,可能它本身就携带在动物体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出现自身感染而发病。
04对高温、高湿环境下猪场重要传染病防控的几点建议
1.严防外来病原进入
保持隔离消毒政策不放松。人员执行隔离、洗澡、消毒等措施,进入的物品采用药物进行消毒(如氯制剂、醛制剂等。注意碘制剂及紫外线消毒效果差,不建议使用;臭氧发生器浓度难控制,也要选择性使用);车辆使用烧碱、煤酚皂等消毒,建议消毒池上搭建顶棚,避免雨水进入消毒池稀释消毒液,有条件的猪场,车辆可在洗消中心进行集中消毒。
2.圈舍冲洗消毒
目前,不少猪场用水都从猪场附近取深部地下水,条件好的猪场饮用水是自来水,冲洗猪舍用地下水。在雨季,如果地下水源有烈性病原污染,这就比较危险了。因此可以按以下方式对地下水进行严格消毒:
(1)选择氯制剂作为消毒药物,既便宜又有良好的消毒效果;
(2)根据水的体积确定消毒药物用量,可以参考我国居民饮用水标准进行,保持水中有效氯含量达到4mg/L,作用30分钟,基本可以杀灭所用病原体,同时,余氯在猪场用水管网中还能保证持续消毒作用。
3.强化管理
高温、高湿环境下,管理措施以降温、通风、除湿为主要手段,其中通风是带走热量和猪舍内水分的有效手段,任何时候都要保证足够的空气交换量。
同时要对猪场内外进行检查,容易产生小水坑的地面及时进行修整,避免积水、造成蚊蝇繁殖,减少虫媒传播病原。
4.安全合理的营养供给
这里包含两方面安全,其一是卫生安全,避免霉菌毒素、酸败脂肪、变质的饲料损坏免疫器官,最终导致免疫力下降;其二是生物安全,饲料原料供应商要有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保证原料或饲料在生产、储运的过程中能避免烈性传染性病原体污染。
营养元素是一切免疫力的来源,近年来分子营养学和营养免疫学的研究成果充分证明了多种营养元素对疫病防控的重要作用,在高密度群体及快速生长的状况下,更需要充足均衡的营养作为防疫疾病的基础,特别是种猪在采食量下降的情况下,应该考虑额外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电解质。
5.控制好基础疾病
动物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基础疾病都会导致抵抗力下降。目前商业化的病原及抗体检测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建议猪场每三个月对猪群进行一次全面的抗体及抗原抽样监控,这样可以明晰猪群的健康状况,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疫苗补种和药物预防保健。
上一篇:母猪缺钙的原因及预防治疗!
下一篇:猪闻到什么气味会远离?你知道吗?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 冬季如何有效治疗猪流感?具体如何做呢?
- 猪支原体肺炎应该怎么防控?
- 猪瘟、蓝耳病、圆环病什么时候免疫,效果最好?
- 仔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可感染各年龄阶段的猪,为何仅新生仔猪的死亡率最高?
- 春季气温多变,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容易引发牛的多种疾病,现将几种春季牛容易得的疾病有哪些?养殖户应该如何预防?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春季牛容易得的疾病有哪些? 一、流行性感冒 精神沉郁、时有流泪、鼻流清涕、食欲减退乃至废绝,少见甚至不见反刍,体温有时高达41℃以上。 二、瘤胃鼓气 反刍停止,拱背,头常弯至腹部,腹部迅速膨大,左边尤为显著,呼吸困难,以至出现张口伸舌状态,急性的有发汗、惊恐、不安等症状,重病的行走摇晃或突然倒地死亡。 三、瘤胃积食 患畜停止采食,反刍减弱或停止,瘤胃蠕动减弱,通常排少量软粪或稀粪,严重者粪内附有血液和黏液。拱背弯腰,腹部膨大。后期,呼吸急迫,脉搏加快,体温一般无明显变化。 四、牛体表寄生虫病 患牛被毛部分脱落或全部脱落,患部与健康部分界线明显,边缘有细小颗粒状小结,形成痂皮。 五、犊牛腹泻 犊牛腹泻有感染性腹泻及消化不良两种,发病初期的犊牛只是排黄白色、粥样及带臭味的粪便,随后体温可能会达到41℃左右、每分钟呼吸60~110次、脉搏100~120次、喜欢卧着、肺部听诊可能会出现干性锣音、水样或者是胶冻样粪便,恶臭且带血块和血丝等,到发病后期,病牛皮肤缺乏弹性、眼球下陷,之后可能会脱水死亡。 六、犊牛肺炎 呼吸道疾病是犊牛高发的疾病,病因复杂,随着病程的进展,引发肺炎,可导致犊牛呼吸困难,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退甚至废绝,身体逐渐消瘦,抵抗力下降。有时继发细菌感染,引起消化道疾病,出现腹泻等症状,进一步加重病情。及时发现病牛犊牛肺炎会导致肺部组织受损,呼吸困难,若不能及时治疗,肺泡被纤维化,丧失气体交换功能。即使治好了,也严重影响随后的生长发育;严重者,引起大量死亡。早发现、早治疗。每天必须至少巡视2次犊牛舍,特别是“落群”的牛犊,要单独进行诊断,及时发现病牛。 七、牛拉稀 1、中毒性拉稀牛饲喂过酸的青贮料、酒糟,易引起瘤胃酸中毒。病牛精神沉郁,结膜呈淡红色,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目光呆滞,步态蹒跚,后肢踢腹。严重者卧地不起,磨牙呻吟,肌肉颤抖,呈昏迷以至虚脱状。初期排灰色稀粪,继而转为绿色泡沫状水泻,如不及时治疗会便血死亡。 2、草食性拉稀牛采食过多刚萌芽的嫩草或青料,导致胃肠功能失调而引起下泻,粪便稀薄呈青绿色,病牛精神、食欲良好,体温正常。 3、过劳性拉稀耕牛整日卧地,疲惫乏力,食欲减少或废绝,长期持续拉稀,粪中混有泡沫、黏液和血液,但体温不升高。 养殖户应该如何预防? 一、要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牛体抵抗力; 二、要做好重大疫病的防疫,及时、科学接种疫苗; 三、要保持卫生,定期做好驱虫和消毒工作,预防外来疫病侵入。
- 羊产后子宫内膜炎的症状及预防治疗方法
- 异常鸡粪与常见鸡病的关系
- 注射大量猪瘟疫苗可以治疗非典型猪瘟吗?能“药到病除吗”?
- 健康仔猪与带病仔猪如何鉴别?
- 猪场用药与疫苗接种:那些令人头疼的“坑”,你踩过吗?
关注我们
